阳春三月,万物焕发生机。宁夏两位“95后”青年的事迹在网络掀起热潮:一位是跨越千里奔赴救援的物流从业者,一位是在筹备婚礼之际仍奉献为先的武装专干。这两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,携手完成了一场跨越血缘界限的生命接力,深刻诠释了“生命至上”的公益理念,以独有的青春篇章展现“95后”社会责任和奉献担当。
三年坚守与千里奔赴:物流人的执着温情
28岁的物流管理工作者董先生,在今年3月踏上了意义非凡的捐献之路。这位累计无偿献血达3400毫升的“热血先锋”,历经三年漫长等待,终于兑现了对素未谋面的小患者许下的承诺,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19614 例、宁夏第150例捐献者。三年前,街头献血车上,海报上 “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,挽救血液病患者”这行字深深触动了董先生,促使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人命运的“意外”决定。从那以后,这个决定便化作他手机备忘录里不断更新的倒计时,时刻提醒着他这份责任。当银川市红十字会告知他配型成功的那一刻,平日里忙碌于物流调度的董先生,当晚便马不停蹄地协调工作,提前安排好各项事务,做好随时出发捐献的准备。
捐献前一晚,董先生满怀深情地给小患者写了一封信。信中既有李白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的豪迈鼓励,也有“痛苦是为了你以后不痛苦”这般质朴温暖的话语,“你背后有父母、红十字会、志愿者,还有我这个‘大孩子’陪你并肩作战。”小患者在感谢信中动容写道:“爸爸和弟弟都没能配上,是您的善举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。”
婚礼与捐献的“协奏曲”:武装专干的担当浪漫
来自吴忠市的28岁武装专干贺先生,在3月底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,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 19663例、宁夏第151例捐献者。5月份是定好的婚礼,但贺先生与未婚妻并没有因为婚礼临近而放弃捐献。未婚妻全程陪伴支持,将这场生命接力视为“最珍贵的结婚纪念”。身为民兵和征兵工作的主力,贺先生在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后,主动加班加点完成训练计划,并与同事细致交接工作,他坚定表示:“武装工作事关国防,绝不能因个人私事而耽误。”单位得知他配型成功并决定捐献后,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鼓励,助力这位热血青年在国防事业与生命救援之间搭建起稳固的桥梁。为确保自身处于最佳健康状态,贺先生果断戒掉零食、饮料,养成规律作息,未婚妻则贴心化身 “健康监督员”,查阅捐献相关知识,精心制定饮食计划。在捐献现场,这对新人许下浪漫约定:今后每年的捐献纪念日,都要一同回顾迷彩与白纱交织的生命赞歌。
从物流一线到武装岗位,从千里驰援到婚礼筹备,两位 “95后”青年以各自独特的方式,书写着同样饱含大爱的答卷。他们看似轻而易举的抉择,却如同黑夜里熠熠生辉的明灯,为无数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。每一份微小的善意,都有可能汇聚成璀璨星河,点燃生命的希望之光。他们的故事向我们有力证明:公益没有固定模式,只要心中满怀热忱,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能成为守护生命的灯塔。正如董先生在信中所写:行路虽难,但长风破浪终有时,我们定将直挂云帆济沧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