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切缅怀人体器官捐献者,大力宣传《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》,2025年3月28日上午,由自治区红十字会、卫健委,宁夏广播电视台主办的“生命・希望”清明节缅怀纪念遗体器官捐献者暨宁夏实施人体器官捐献10周年公益活动,在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(松鹤陵园)庄重举行。此次活动旨在提升社会各界对人体器官捐献的关注与支持,进一步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积极倡导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风尚。自治区文明办、公安厅、民政厅、司法厅、财政厅、交通厅,宁夏大学、宁夏医科大学、宁夏人民医院、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、银川市松鹤陵园等相关部门(单位)代表,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、受体代表,人体器官获取与移植专家、协调员代表,志愿者代表以及各级红十字会代表等400余人共同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。
缅怀活动现场庄严肃穆,全体人员怀着崇敬之情,向人体器官捐献者默哀致敬,以表达对捐献者崇高的敬意与无尽的追思。自治区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(单位)向捐献者敬献花篮。捐献者家属、移植受体、移植医院代表、红十字志愿者代表发言,讲述他们的故事、表达他们的心声。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会长郝晓明在活动仪式上讲话,他代表自治区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和全区各级红十字会,向广大捐献者及其亲属致以崇高敬意,向支持参与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各界代表、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表示诚挚感谢。他指出,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不仅是挽救垂危生命、传递人间大爱的善举,更是展示人性光辉、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崇高行为,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。“希望借由此次公益活动,能吸引更多爱心人士与爱心机构投身捐献事业,聚细流成江海,汇萤火成星河,携手推动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,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,让博爱在人世间长存,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、美好!”
自2015年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,自治区红十字会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,不断建设和完善工作机制,积极推动健全相关法规制度保障,精心构建宣传动员、缅怀纪念、人道关怀服务体系,全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实现从无到有、从艰难起步到稳步发展的转变,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、推动医学事业进步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宁夏在全国率先颁布《宁夏回族自治区眼角膜捐献条例》,成为规范眼角膜捐献的首例地方性立法,构建起覆盖登记、获取、分配全流程的制度体系;创新性推出殡葬费用减免与生态葬补助政策,让生命礼遇更具温度;建立捐献器官获取收费阳光监管机制,确保每一份大爱都能在阳光下传递;落实“三免一优”激励优待政策,对捐献者家庭实施人道关怀与困难救助,进一步彰显全社会对器官捐献者家属的人道关爱。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实现遗体捐献123例、器官捐献8例、眼角膜捐献60例,成功挽救20人生命,让176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,3.8万余人完成人体器官捐献登记。这些捐献者用生命最后的光芒照亮他人的生命之路,以无私抉择诠释了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”这一崇高哲理,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宁夏文明发展的丰碑之上。
活动中,为六位捐献者举行的“荣耀回家”生态葬仪式格外引人注目。以节地生态葬的方式让逝者回归自然,这种绿色环保的殡葬形式,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,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。仪式上,五彩斑斓的气球缓缓升上天空,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,仿佛承载着人们对捐献者的美好祝福和对生命的无限希望,飘向远方。
活动最后,全体人员在捐献纪念碑前深深鞠躬、敬献鲜花。每一朵鲜花都饱含着一份深深的敬意,每一次鞠躬都蕴含着对捐献者的感恩之情。人们心中满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奉献精神的赞美。许多人在敬献鲜花后,还在祈福卡上写下自己的心愿以及对捐献者的祝福,随后将祈福卡系在纪念园的树上,期望这些美好的祝愿能够传递给捐献者及其家属。与此同时,捐献者家属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过宁夏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、黄河云视 APP、“宁夏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平台”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,以线上直播、在线留言、云上献花等方式追思逝者。